律师档案
许建业
许建业律师
新疆 阿克苏
律师统计
加载中...
网站公告
欢迎来到许建业律师的网站
网站文章
我的好友
暂时没有好友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网友留言

  • 暂时没有留言

关于交通事故处理步骤、时限、复议的规定

分类:时事点评    时间:(2015-01-29 11:22)    点击:456

  关于交通事故处理步骤、时限、复议的规定

  一、 事故处理步骤

  1.受理报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或其他人的报案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

  2.现场处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

  3.。在查清交通事故事实的基础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事故当事人的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作用大小等,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作出认定。

  4.裁决处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对肇事责任人予以警告、罚款、吊扣、吊销驾驶证或拘留的处罚。

  5.损害赔偿调解。对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赔偿,按照有关规定和赔偿标准,根据事故责任划分相应的赔偿比例,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双方同意达成协议,由事故调解人员制作并发给损害赔偿调解书。

  6.向法院起诉。如双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调解无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终止调解,并发给调解终结书,由当事双方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有关工作时限

  交通事故处理时间一览表

  事故管辖权争议报请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上级公安部门应在24小时内作出决定并通知各方

  事后报警证据提交当事人未在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交管部门处理的事故证据从提出请求之日起10天内提交

  检验鉴定需要对当事人生理、精神、尸体、车速等检验鉴定的应在勘验现场结束之日起5日内指派专业鉴定部门检验鉴定

  检验鉴定时间应在20日内完成,需延期的由设区市公安交通部门批准可延长10日,超限的报省级公安交通部门批准。

  公安交通部门得到检验鉴定结果后应当在2日内将结论复印件交当事人

  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在接到检验鉴定结论后3日内另行委托其他具有资质的机构重新检验鉴定并告之公安交通部门

  尸体处理检验鉴定结束后应通知死者家属10日内办理丧葬事宜

  无名尸体10日无人认领由县级以上公安交通部门负责人批准处理

  事故责任认定书自勘查检验现场之日起10日内作出

  事故发生后逃逸的,自查获逃逸人或车辆之日起10日内作出

  不能查获的从当事人提出申请之日10日内作出

  对需要检验鉴定的从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作出

  事故当事人双方一致同意申请公安交通部门进行事故调解的自接到事故责任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申请

  公安交通部门事故损害赔偿调解期限为10日

  死亡从办完丧事之日,受伤从治疗终结之日,伤残的从定残之日算起,造成财产损失从定损之日起10日

  对人身伤害提起诉讼从知道应当知道之日起1年

  民事财产损失一般的诉讼时效为2年

  注:

  1.暂扣车辆。因检验、鉴定需要,暂扣肇事车辆,期限为20日,经上级批准可延长20日。

  2.尸体处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检验或鉴定后,通知死者家属在10日内办理丧葬事宜。

  3.责任认定期限。轻微事故5日内;一般事故15日内;重大、特大事故20日内。经上级批准,可分别延长5日、15日、20日。

  4.损害赔偿调解期限为30日,必要时可延长15日。

  三、车物损失鉴定

  为确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主持下,委托物价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或者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肇事车辆、受损物品进行损失价格评估鉴定。涉及车辆时,要通知有关保险公司参与鉴定。其鉴定结论书作为车辆损失赔偿的依据。

  四、有关复议规定

  1.当事人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处罚不服,可在接到处罚裁决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议。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接到复议申请书后30日内,应做出复议决定。

  2.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此外,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当事人可在接到认定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交警部门申请重新认定。

该文章已同步到:
发表评论
匿名: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温馨提示: 许建业律师提供“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人身损害  合同纠纷  婚姻家庭  损害赔偿  ”等法律服务。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许建业律师,许建业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
您也可以拨打许建业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18809974669,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许建业律师网
FABANG LAWYER
法帮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阿克苏律师 | 阿克苏律师事务所 | 法律知识 | 法律专题 | 法律法规
许建业律师主页,您是第23657位访客